周口英模

王建义:埋伏桃林痛打日军

“为了打鬼子,啥法子都用过。战场上就是你死我活,怕就输了。”接受周口晚报记者采访的是91岁项城籍抗战老兵王建义,年轻的时候他是一名热血报国的军人。王建义回忆,让他感到最痛快的一次是在夜半时刻,他和几个战友埋伏在山上的桃林,逮住掉队的日本兵就是一闷棍,“用脚踢,用棍打,鬼子死了枪就归咱了”。痛击日军的喜悦、失去战友的悲伤……听着王建义老人的讲述,犹如我们亲历战争一般。……[详细]

2017-12-11

常振清:年少入伍 目睹日军投降

回忆起当年在抗日青年队的日子,“生活还是比较艰苦的。”常振清说,在山西境内,抗日青年队在山里驻扎,住的是窑洞,一个班十几个学员住一个窑洞。山西冬天比河南冷得多,晚上窑洞不烧炕,学员根本受不了。连队每天都安排学员到附近捡柴火,但要求不能离开驻地很远,因为每天晚上大家都能听到附近有狼的嚎叫声。常振清表示,当时抗日青年队的生活很苦,不过大家都是来自困难家庭的孩子,有口饭吃就觉得很不错。……[详细]

2017-12-07

李学海:抗战胜利接收日军大炮

从饱读诗书的学子到军人的转变,李学海承受着国恨家仇的巨大悲痛——正是那场惨绝人寰的侵华战争,让他失去了他敬爱的父亲,从此过着风雨飘零的生活。他虽然奋战在战争的后方,却耳闻目睹了日军的凶残无道,立志上战场奋勇杀敌。抗战胜利时,他有幸在郑州接收日军装备,见证了日军投降的历史性一刻。……[详细]

2017-12-05

朱永新:活跃在苏北抗日根据地的老兵

 “现在,党的十九大正在召开,我每天都坚持看关于十九大的新闻,看到这五年国家的变化,受到很大的鼓舞,现在的人生活得那么好,我也很高兴……”采访当日,朱永新欣喜地说。……[详细]

2017-11-30

李万顺:辗转多地参加对日作战

李万顺老人至今还记得当时的军歌,他唱起来时依然铿锵有力:“有民尔后有国,养兵所以保民,兵民原属一体,理宜相爱相亲。秋毫无犯,贤哉岳军。切戒滋扰,仗势凌人!切戒滋扰,仗势凌人!”……[详细]

2017-11-28

陈守军:偷袭敌人炸死五个鬼子

陈守军,1928年出生在西华县皮营乡,父母早逝,他跟随舅舅一起生活,13岁参军。抗日战争期间,他随部队在西华县、太康县、淮阳县等地与侵华日军进行殊死搏斗。部队转战山东战场后,他受伤回到老家,一直在皮营乡楼陈村生活至今。……[详细]

2017-11-20

李双成:战争的亲历者也是受害者

李双成老人说,他们这群人当时被称为“娃娃兵”,年龄最小的只有8岁,大一点儿的和他年龄差不多,十三四岁左右,“我们那个时候还没有枪高,部队不发给我们枪。但是我们知道,等我们长大了,是要上战场打日本人的”。……[详细]

2017-11-06

赵文生:活跃在敌后的侦察兵

老兵档案 赵文生,1922年出生,祖籍山东。抗日战争时期,他在山东境内与日军作战,并从事情报搜集、对敌侦察工作。后来,他随部队转移到周口,曾任周口市公安局局长。……[详细]

2017-10-25

袁义英:家是联络点 我是医护兵

袁义英,1930年10月出生在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,现居住在西华县红花集镇龙池头村。1938年随父亲来到部队,父亲牺牲后她被组织安排在后方医院当护士,1950年随丈夫落户在西华县龙池头村。……[详细]

2017-10-20

王群:遗憾没能亲眼见证日军投降

“我们的部队要到东北接受日军投降,国民党的部队有飞机、轮船、汽车,我们只有两条腿,但我们一天一夜能走200公里。”王群老人回忆,“一天,部队通知我们集合,点到名字的进入东北,没有点到名字的留下。”   王群是留下来的一批人,他被安排到滨北中学学习,没能亲眼见证日军投降。至今,这件事仍是老人心中的遗憾。……[详细]

2017-10-16

张同华:手臂被打穿 满身是伤痕

 张同华,1926年出生在商水县,抗日战争期间跟随部队辗转在山东境内,参加过多次战斗,曾在枣庄抱犊崮山区驻守,并与日军进行过数次遭遇战。1953年从重庆退伍,返回商水县从事基层工作,直至退休。……[详细]

2017-09-28

陈玉培:帽子被敌人打了17个洞

陈玉培,1923年出生在河北省威县李家店村。1943年,他和哥哥陈玉峰一起参加了八路军,被编入鲁中军区第10团2营4连。参军不久,他的母亲被日军活埋。陈玉培怀着对日寇的刻骨仇恨,多次参加对日作战。1960年,他因工作变动来到西华县,1983年在西华县城关镇医院离休。……[详细]

2017-09-27
1  2  3  4  5  6  


    版权声明:周口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,禁止复制、转载或建立镜像等。